医疗建筑设计空间优化措施探讨
因医院业务范围广、服务项目多、功能区分化细、人流量大,所以既要求医疗建筑要有足够的内部空间,以满足内部功能区布置和人流承载,又要求医院所处的地理位置需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兼具实用性和鲜明性的外形构造,优良的绿化环境,以保证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论文在此背景下,结合实际项目,对医疗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优化策略进行梳理,期望可以为现代医疗建筑设计和营建提供思路和借鉴。
伴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医疗服务从满足治病救人的基础要求,逐步上升为以人为本。医疗服务开始重视患者的服务体验满意度,而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医疗环境。医疗建筑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医疗建筑内部功能是否健全,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内外环境是否满足医疗服务要求,都对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构成影响。
这便要求在进行医疗建筑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设计出既具有实用性又兼具个性特点和艺术美感的医疗建筑。本文对医疗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内部空间优化包括功能区优化和公共服务区优化;外部空间环境包括建筑外部形态优化及交通优化。
2、医疗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优化
2.1内部医疗功能区空间优化
医疗内部功能空间是医疗服务的主要功能区,如门诊中心、急救中心、住院区、医学研究中心、行政办公区等。内部功能区空间结构规划设计越合理,其空间资源利用越充分,医疗服务质量就会越高。医疗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优化需要坚持整体协调性设计原则、差异化设计原则和人性化设计原则。
2.2公共服务空间优化
医疗建筑内的公共服务空间是人流集中的区域,其功能区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的服务效率。内部公共空间包括门诊大厅、候诊区、连接医院各功能区之间的通道等。公共空间设计要满足共享性、便捷性、合适性的基本原则,如门诊大厅设计时应在以往挂号、收费、取药、导医的基本功能上,增加其他公共服务内容,可以在大厅空间内增加自助服务终端设备,患者通过终端设备进行挂号和交费和业务咨询,缓解人员聚集和排队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