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对医疗建筑规划提出了怎样的新挑战?
新的医疗诊断和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提供了巨大化和细微化两种趋势,这要求我们的建筑无论从尺寸上还是功能上都要能够适应各种医疗设备。同时,远程医疗、网络医疗、机器人手术、介入手术等新技术远远超出了传统医疗手段能够解决的医疗范畴,因此,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是对我们的医疗建筑规划需要积极的改变的方面。
2、公立医院和民营私立医院在医疗建筑规划上有什么不同?
我国的公立医院正在向集团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品牌医院成立医疗集团、接受收购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随着医疗改革的进展,医疗卫生建筑的投入必将越来越大,大型医院一定会陆续出现,这有利于发挥国家医疗体制在公立医院中主力军的作用。医院越大,分工越细,就诊过程就会不可避免地延长,学科中心的概念是非常好的解决办法,大型医院是几个到十几个学科中心的集合体,各学科中心相对独立、密切相关。学科交叉是未来的趋势,标志模型对于合理分散就诊者流程、优化就诊流程有很大优势。
随着政策的逐步开放,老百姓对就诊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民间资本开始进入医疗健康产业,使得民营医院发展非常快。会员制、预约制、高端服务是大众就诊的重要补充,该医疗服务模式对就诊过程的改变对当前就诊治疗模式是革命性的,更强调患者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疗建筑规划中医养康复的紧密结合也是必然,中国迅速步入老年社会,健康养老、生态绿色康复和医疗服务的紧密结合,发挥医院的治疗优势,其受领面非常广阔,必然是未来医院发展的重要模式。
3、预计将来医疗建筑规划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虽然难以准确判断,但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的概念将会是未来医疗建筑规划重点考虑的发展方向,大胆拥抱互联网+带来的新医疗体验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