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圳大学学府医院项目为例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深圳大学学府医院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给排水专业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于“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同时还涉及“节地与室外环境” 中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及“节能与能源利用” 中有关于生活热水热源相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部分[2]。本文通过对新旧两个版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的比较,简要分析我院2011年设计的深圳大学学府医院项目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方面的特点。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新旧两个版本及《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在给排水设计内容上的比较
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新旧版本对给排水设计内容要求的不同
通过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年及2014年两个版本规范条文的比较,我们发现新旧规范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主要存在着以下不同:
① 新标准增加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
② 新标准中要求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对用水点供水压力有着明确要求,用水压力不大于0.30MPa为首要条件。
③ 新标准中新增有公共浴室需采取节水措施。
④ 新标准中明确指出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用水等级达到三级、二级或一级;在老标准中只要求合理选用节水器具,未对其等级做详细要求;
⑤ 新标准中对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有新要求,第一、采用节水灌溉系统的同时,并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第二、可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
⑥ 新增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车库和道路冲洗选用节水的高压水枪、节水型专业洗衣机、循环用水洗车台等节水措施。
⑦ 在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水源方面,新标准对老标准中涉及非传统水源的多条进行了整合、完善。新标准对不同形式的建筑要求划分更明确,评价时,既可根据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来评分,也可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来评评分。
⑧ 新标准中新增冷却水补水采用非传统水源;景观水体的补水量由非传统水源提供,并采用生态处理技术,合理控制雨水面污染院,确保水质安全。
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版)及《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分项指标权重及评价指标的比较
1.2.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版)及《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分项指标权重的比较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7类指标组成[3,4]。新的评价标准分别为7大类指标评分项设定了不同的权重,评价的总分值由各类的权重和分值的乘积相加得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版)及《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关于绿色建筑分项指标权重见表1、2。
表1 绿色建筑分项指标权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节地与 室外环境 |
节能与 能源利用 |
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
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用 |
室内环 境质量 |
施工 管理 |
运营 管理 |
|
设计评价 |
居住建筑 |
0.21 |
0.24 |
0.20 |
0.17 |
0.18 |
---- |
---- |
公共建筑 |
0.16 |
0.29 |
0.17 |
0.19 |
0.19 |
---- |
---- |
|
运行评价 |
居住建筑 |
0.17 |
0.19 |
0.16 |
0.14 |
0.14 |
0.10 |
0.10 |
公共建筑 |
0.13 |
0.23 |
0.14 |
0.15 |
0.15 |
0.10 |
0.10 |
表2 绿色医院建筑分项指标权重(《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
|
节地与 室外环境 |
节能与 能源利用 |
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
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用 |
室内环 境质量 |
运行 管理 |
设计阶段评价 |
0.15 |
0.30 |
0.15 |
0.15 |
0.25 |
---- |
运行阶段评价 |
0.10 |
0.25 |
0.15 |
0.10 |
0.20 |
0.20 |
由表1及表2可以看出,医院项目“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权重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0.17,在《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中调整为0.15。通过对规范条文的比较,其标准条文及分值有多处不同。其不同之处主要有:
① 关于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措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方面的条文内容一致,但评价分值不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每项3分,共9分,而《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为每项2分,共6分。
② 对于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中,年径流总量控制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达到70%即可得6分,而《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设置为70%~85%得6分。
③ 生活热水热源相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评价指标中,《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根据不同比例设置了7挡得分,而《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可再生能源热利用相当于生活热水耗水量的10%以上,或在不能利用锅炉或市政热力提供生活热水时,采用空气源热泵制热量占生活热水耗热量的50%以上即可的8分。
④ 对于非传统水源利用方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分总分值为15分,且医院建筑不具备安全优质的中水水源,因此在“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评价指标条文说明里明确医院可不参评此项;《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评分总分值为10分,对生活杂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的比例和分值进行了规定,该规定直接针对医院建筑的用水特点,细化评定分值,鼓励充分回收利用高纯水净化制作过程中排掉的废水、蒸汽凝结水等安全可靠的优质杂排水。同时,在条文说明内明确项目所在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mm时,可不参评。
2.1深圳大学学府医院项目简介
深圳大学学府医院项目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高等院校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项目位于深圳大学城,学苑大道以北,规划用地面积89828.24m2,总建筑面积:13.5万m2。住院病床一期800床,二期500床。一期保留并改造现有地块内教学楼、行政楼; 新建医疗综合大楼(分门诊区、医技区、住院区等)等相关配套建筑。

深圳大学学府医院项目参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 30-2009两个标准执行,最终设计阶段的评定均能满足国家绿色建筑设计阶段一星级、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阶段铜级的要求。该项目的绿建评价得分表见表3、表4。
表3绿色建筑达标情况统计表(设计阶段、国标)
分类指标 |
一般项(共43项) |
优选项数(共14项) |
|||||
节地与室外环境 |
节能与能源利用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室内环境质量 |
运营管理 |
||
共6项 |
共10项 |
共6项 |
共8项 |
共6项 |
共7项 |
共14项 |
|
★ |
3 |
3 |
3 |
4 |
3 |
3 |
0 |
不参评 |
0 |
1 |
0 |
3 |
0 |
4 |
4 |
★(折算) |
3 |
3 |
3 |
3 |
3 |
1 |
0 |
达标 |
4 |
4 |
4 |
3 |
3 |
2 |
0 |
不达标 |
2 |
5 |
2 |
2 |
3 |
1 |
10 |
判断 |
√ |
√ |
√ |
√ |
√ |
√ |
√ |
表4绿色建筑达标情况统计表(设计阶段、深标)
|
总分(共63分) |
实际总得分 |
||||||
得分项(共58分) |
创新项 (共5分) |
|||||||
节地与室外环境 (共13分) |
节能与能源利用 (共17分)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共8分) |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共7分) |
室内环境质量 (共9分) |
运营管理 (共4分) |
|||
得分 |
3 |
5 |
5 |
2 |
3 |
3 |
0 |
21 |
说明: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的评价,应满足标准中所有适用于设计阶段的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得分之和不低于2分,并按满足得分项的累积得分,划分为四个等级,等级划分原则如下: 铜级:19~24分,银级:25~31,金级:32~43分,铂金级:44~63分。 折算后得分要求,铜级:17~22分,银级:23~28,金级:29~40分,铂金级:41~59分 |
2.3.1关于非传统水源的使用:由于本项目不具备安全优质的中水原水,另外根据《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医疗污水不得作为中水水源,故不考虑项目内生活排水制备中水方案。同时根据项目周边市政管网预留中水管道管位的情况,于院区内预留市政中水管道接口,带市政中水条件成熟时接入。
2.3.2本工程设置雨水回用系统,收集门诊医技裙房屋面雨水,用于绿化浇洒、道路冲洗等;根据《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深圳地标SZDB/Z49-2011)中关于雨水收集池大小的规定,本项目雨水回用量较大,雨水收集池大小按日雨水回用量的3~5d计算,则雨水收集池大小为300~500m3,结合项目规划用地具体情况,本工程设计雨水收集池容积为270m3。雨水回用工艺流程图见图1。

2.3.3选用性能高的管道、阀门、零泄漏阀门等,避免管网漏损;
2.3.4给水、热水系统中配水支管处供水压力大于0.2MPa者均采用减压型水龙头或减压型混水阀,控制各用水点处水压不大于0.2MPa。
2.3.5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2.3.6不同水源、不同用途的给水管分别设置计量仪表,如绿化用水、景观补水、市政给水、厨房给水、空调机房及消防水池补水等给水管道上均分别设置计量仪表,并根据医院科室独立核算的管理要求,设置逐层逐科室计量水表。
2.3.7管井设置在公共部位、具有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和管道设置在公共部位。
2.3.8生活热水用太阳能集热板布置满足50%的太阳能保证率。本工程仅病房楼3~14层(即3~8层为生活热水中区,9-14层为生活热水高区)共计12层楼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病房楼4-14层为病区,每层楼有80床,最高日用水定额110.0L/d.床,3层为手术室净化机房、血库、病理科、透析中心,最高日用水定额70L/人.班。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的热水量 =84600L/d。屋面实际安装太阳能集热器面积:1490 m2,本工程太阳能满足3~14 层病房需求。
3. 深圳大学学府医院项目绿色建筑设计内容分析
通过对新旧两个版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的比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对给水控制超压出流、雨水回用系统、节水灌溉方式、太阳能设置及利用等多个方面均未做出明确规定。深圳大学学府医院项目虽然参照该规范进行设计,但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方面使用了诸多前瞻性的技术及应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在给水控制超压出流方面,给水、热水系统中配水支管处采用减压型水龙头或减压型混水阀,控制各用水点处水压不大于0.2MPa。
② 不同水源、不同用途的给水管分别设置计量仪表,并根据医院科室独立核算的管理要求,设置逐层逐科室计量水表。
③ 设置雨水回用系统,处理水用于绿化浇洒、道路冲洗等。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在此基础上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
④ 生活热水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板布置满足50%的太阳能保证率。
4. 结语
随着现今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对践行绿色建筑理念的需求不断提高,作为设计人员应在现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优先选用一些新技术新产品,同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使每一个项目都能体现出绿色建筑的先进设计理念,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
[1] 韩晖、郭枫.关于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的一些思考[J].给水排水,2012,38(2):75-77.
[2] 蔡贵生.绿色建筑中给排水专业设计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0).
[3] 刘静.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5(6):230-230.
[4] 李凤云,王前进.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探讨[J].建设科技,2014(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