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单元是医院这个微型“城市”中的“社区”,病房是患者的“居所”。患者在护理单元疗养的平均时间一般为两周,护士却长年累月在医院工作。相比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时间长,他们的需求理应得到尊重。
1.临近布置
护理单元平面功能分区是整个设计成功的关键,为将来有效运转打下基础。护士工作区(护士站)与医生工作区联系紧密度较高,一般相邻布置,形成辅助治疗区域。
某医院医护工作区域设于护理单元中心位置,医护生活区则相对独立于病房区域之外,并使用门禁管理,患者无法进入。医护人员从首层有独立的电梯到达各层护理单元的生活区,更衣后进入护理单元内部开始工作,流线方便快捷。
2.独立分离
医生工作区应相对独立和封闭,以避免患者、家属对医生办公环境的干扰。污物处理区一般位于护理单元端部,与污物电梯结合设置。
某医院医护生活区内有两间医生值班室、两间护士值班室、一间医护就餐室,男女更衣室各一间及一间示教室。4间值班室全部有自然通风采光及独立的卫生间,室内布置也十分人性化,包括木质的上下铺床,电视机等。值得一提的是医护就餐室,面积为51.6㎡,不大的空间里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午餐、晚餐时的交流,休息时的娱乐等等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3.分区合理
护理单元的空间组织往往以护士站为中心,并以此来联系其他功能区,形成空间与流线的秩序感。护士工作区域包括护士站、大量护理操作的治疗、换药、处置等房间以及护士办公室等。护士一天的工作是及其繁复的,因此护士站的工作空间布局应该分区合理,以降低护士的劳动强度,改善护士站的空间环境质量,为护士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
4.开敞式设计
鉴于住院楼内洁污分流、医患分区的要求,护士站大都很难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因此现在护士站设计几乎全部采用开敞式设计,开敞式护士站可以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以增加患者心理的安全感。但开敞式的设计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护士站工作环境的嘈杂,从而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该医院护理单元护士站设计对此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办法,并同时对护士站的空间进行了十分合理的组织,以提供护士的工作效率。
5.灵活布置
护士工作区包括:护士站、写医嘱区、治疗室、配药室、护士长办公室、谈话区。开敞式护士站供护士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等,写医嘱区则实现了护士站应动静分区的理念,为护士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空间。写医嘱区和配药室采用玻璃分隔,使得阳光能自然渗透到护士站,改善了护士站的通风采光情况。医生办公室相邻布置,以方便医护人流进行交流。护士工作区的灵活布置,极大的减少了护士的奔波路程,改善了护士的工作环境。
本文由医院设计整理,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请标注网址:http://www.sd3s.net/